你不需要完美無缺,因為我們喜歡「瑕疵」

在開始寫部落格的時候,我其實對自己的寫作很沒自信,因為我有時候連要放什麼標點符號都搞不清楚,文法也怪怪的,文字也不是特別優美的那種。

所以我曾經嘗試用 AI 去寫部落格,把自己寫的都丟給它美化。它修改出來的結果,不得不說還真的非常井井有條,而且文字也很優美。

問題來了,它修改的那些我後來都沒採用。

它明明改得很好呀,我覺得它的文法和用字遣詞確實也比我好得多,但我為什麼沒有採用呢?

我後來思考這問題許久,算是有想出一個理由:因為它「太完美了」。

你可能會問:「完美不好嗎?」

還真的不好,它雖然寫得很好,沒有一點的瑕疵,但也正因為它沒有瑕疵,所以我們無法接受。

因為人喜歡「瑕疵」。

我們天生喜歡帶有瑕疵的事物,討厭完美的東西,因為我們人本身就是有瑕疵、有缺陷的。

如果你面前這個人太過完美無缺,你反而可能會討厭他,因為他很「假」。但如果這個人展現了一些瑕疵,他可能講話比較直接,可能做事情不夠完美,只要不是太糟糕,我們反而會覺得他很真實、很有個性,也會覺得親切。因為可能他的缺陷,我們也有,所以我們也能同理。

例如在歐美,有蠻多人討厭安海瑟薇的,你可能會好奇:「她做了什麼糟糕的事嗎?還是她個性很差?」其實都不是,原因恰恰是她太完美了。她擁有完美的臉蛋、完美的事業,舉手投足都優雅得無懈可擊,也沒有什麼黑歷史。這讓一些黑粉覺得:「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人?她一定是裝的,太『假』了!」因此很多黑粉抵制她。說真的,我覺得她蠻可憐的…。

所以有段時間,人們反而喜歡真性情、有一些小缺點的名人,因為大家覺得這樣的人很真實,也更像我們自己,因此能夠引起共鳴。

人們對「瑕疵」感到親切,就是因為它更真實,更貼近我們的本質。

瑕疵才充滿「靈魂」,有「靈魂」才是我們。

所以當 AI 幫我產出文章時,儘管看完會覺得有學到新知識,但我卻沒興趣繼續往下看。反而我更願意看到有「缺陷」的文章,因為這樣我能看得到作者的「靈魂」。

雖然我還是會丟給 AI 修改我一些錯得離譜的文法和標點符號,但我絕對不會讓它改我的內容。

你沒有必要成為一個完美的人,你可以成為一個帶著缺陷、卻充滿「靈魂」的人。

最後,祝大家在這個科技爆發的時代,也保留身而為「人」最真實的一面。